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管理者角色 案例(管理者角色案例分析名人)

2024-04-17 17850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及其任职职格的案例
  2. 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案例
  3. 成功的管理者案例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及其任职职格的案例

1、密歇根大学的大卫·乌里奇教授的观点影响最大,他采用四象限的方法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所扮演的角色划分为四种。

  

2、横向表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注的是过程还是人员,纵向表示着眼于未来发展还是日常的操作工作,纵横交叉就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四种角色: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及变革推动者。

  

3、(1)战略伙伴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并且要确保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得以有效地实施,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

  

4、工作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负责定义组织的结构体系,即确定企业经营方式的支撑模式,清晰说明人力资源在驱动组织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地

  

5、位。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扮演建筑师的角色,提供组织结构的蓝图,包括该建筑物所有组成部分的说明及其任何协调配合的关系。

  

6、(2)管理专家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举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及执行,承担相应的职能管理活动,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以及绩效

  

7、管理等,在这些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开发与设计出适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表现出熟练的业务能力,并对部门管理者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

  

8、(3)员工激励者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构筑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通过各种激励方案的设计,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

管理者角色 案例(管理者角色案例分析名人)

  

9、(4)变革推动者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要成为变革的推动器,及时定义、制定和提交有关绩效团队、缩短创新周期或实现新技术的变革计划。其中文化的变革

  

10、是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帮助组织引进新的文化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员必须定义和阐明文化变革的概念;阐明为什么文化变革是企业成功的核心;

  

11、必须定义评估现有文化和理想的新文化的构成,确定衡量二者之间差距的方法;必须确定创造文化变革的备选方案。

  

12、例如在西尔斯公司的文化变革中,人力资源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该公司改变经营。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首先承担了定义和阐明该

  

13、公司文化的任务,引导100名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的管理理念进行讨论和辩论,确定出“顾客心目中最好的公司”这样的文化。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负责

  

14、编写了该公司文化变革的案例,列举了由于员工奉献精神增强从而提高顾客忠诚度以及商店利润增长的数据。西尔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是新文化的建筑师,重新定义

  

15、2007年密歇根大学和RBL集团从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的角度归纳了六项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胜任力,分别是:可信赖的行动家、文化管理

  

16、者、人才管理者/组织设计者、战略变革设计者、业务联盟和日常工作战术家,并呈现出金字塔形状。其中,可信赖的行动家位于塔尖,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否成

  

17、为高效人力资源领导者的核心要素;文化管理者、人才管理者/组织设计者和战略变革设计者位于中间。作为文化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并且

  

18、帮助公司塑造新型文化、传递文化和推动文化;人才管理者/组织设计者则强调将员工的需求和组织没计联系起来,使人才管理在组织架构的有效支持下,持久发

  

19、展;战略变革设计者强调人力资源应该把内部的组织变革与外部的客户期望联系起来,从而使客户导向的企业战略对公司员工来说真正变为现实;业务联盟和日常工

  

20、作战术家处于金字塔基部,被乌匡奇教授称为“基柱——必要但不充分”,是“必要但不需要完全掌握”的能力。

  

21、六维角色模型反映了人力资源职业持续不断的进步,与四种角色模型相比较更强调人力资源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案例

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案例,职场上难免会有困难,无论是刚进入职场的人还是已经在职场上比较长时间的人,都在所难免,那么如果是要求你写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案例,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在孔茨所说的“管理理论丛林”中,明茨伯格是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是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的。明茨伯格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从经理的角色出发,才能够找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经理的具体实践中去。

  

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作,就是明茨伯格的《经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管理者真正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这些古老的问题早就有着许多现成的答案,但明茨伯格并不轻易相信这些现成答案,而是深入研究现实。还是博士生的时候,明茨伯格就带着秒表去记录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是由学者去想象他们在做什么。他花了一周时间,对五位CEO的活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这五个人分别来自大型咨询公司、教学医院、学校、高科技公司和日用消费品制造商。明茨伯格发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少花时间做长远的考虑,他们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务和人物牵引,而无暇顾及长远的目标或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他们用于考虑一个问题的平均时间仅仅九分钟。管理者若想固定做一件事,那这样的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会不断被其他人打断,总会需要他去处理其他事务。所以,明茨伯格认为,那种从管理职能出发,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说法,未免太学究气了。你随便找一个经理,问他所做的工作中哪些是协调而哪些不是协调,协调能占多大比例,恐怕谁也答不上来。所以,明茨伯格主张不应从管理的各种职能来分析管理,而应把管理者看成各种角色的结合体。

  

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这样解释说:“角色这一概念是行为科学从舞台术语中借用过来的。角色就是属于一定职责或者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说,经理们并没有按照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按照职能来工作,而是进行别的很多的工作。明茨伯格将经理们的工作分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3类,即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

  

管理者可以被定义为管理一个组织或其从属单位的人。除了首席执行官之外,这一定义还包括副经理、主教、领班、曲棍球教练以及首相。

  

所有这些人都有共同点吗?实际上是这样。他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都被授予了一个组织的正式权力。正式权力带来社会地位,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所有这些,又自然而然地引出获取信息的各种途径。反过来,信息又能帮助管理者制定组织的战略和决策。

  

我们可以把管理者的工作描述为不同的“角色”,或与其职位相关的一整套行为。在下图中,我将其概括为十种角色。

  

在管理者的各种角色中,有3种直接来源于正式的权力,并涉及基本的人际关系。

  

作为组织的头面人物,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履行某些礼节性的职务,如总统会见来访的显要人物;领班参加车床操作工的婚礼;销售经理邀请重要的客户共进午餐。

  

我所研究的CEO,将与人接触时间的12%用于应付各种礼节性的职责。17%的来信是与其地位相关的感谢信和各种要求。涉及人际角色的任务有时可能是例行公事性的,不涉及重要的沟通和重大的决策制定。然而,它们对于组织功能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因此管理者不能忽视。

  

2.由于管理者全面负责一个组织,他需对本组织员工的工作负责,这些行为都构成了管理者的“领导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某些行为直接涉及领导权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组织中,管理者通常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聘用和培训。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作为领导者角色间接管理的工作。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鼓舞和激励他的员工,使员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协调。实际上,在管理者和员工的每一次接触中,下属都在揣摩管理者的意图:“他是否赞成?”“他希望这份报告成为什么样?”“他对市场份额感兴趣还是对高利润感兴趣?”等等。

  

管理者的影响力从领导者角色上最能体现出来。正式权力赋予管理者巨大的潜在权力,而领导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实际使用这些权力的程度。

  

管理方面的文献著作一直承认管理者的领导者角色,尤其与激励机制相关时更是如此。与此相比,管理著作直到最近也很少提及管理者的“联络”角色,在这一角色上,管理者主要与其控制的垂直指挥链之外的人员联络。事实上,根据对每一项管理工作的研究表明,管理者与组织之外的人员联络的时间,与其同自己的下属联络的时间一样多,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令人吃惊的是他与其上司联络的时间非常少(通常,这三种联络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5%、10%)。

  

我所研究的5位CEO交往的人员对象非常广:包括下属、客户、业务伙伴、供应商、类似组织的管理者、政府和贸易组织的官员、其他公司的董事,等等。罗伯特·格斯特(Robert Guest)的研究表明,主管们接触的人员数量多,范围广,很少有少于25个的,有的甚至超过50个。

  

通过与下属和关系网络的人际交往,管理者显示出在其组织中的神经中枢地位。管理者不可能知道每一件事情,但是他知道的信息确实比任何下属都要多。

  

研究表明,上述原则对下至帮派头目,上到美国总统的所有管理者都是成立的。理查德·诺伊施塔特通过对罗斯福的研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罗斯福获取信息技巧的实质,是竞争。“他会叫你进来,”有一次他的助手告诉我,“吩咐你去了解一些复杂事件的情况。”经过几天辛苦的工作之后,你回来向他汇报你了解的信息,之后,你会发现他已经了解整个情况,甚至包括你不知道的一些事情。通常他不指明他从哪儿获得这些信息,但是这种情况发生一两次之后,你会非常谨慎地、负责地去收集你的信息。

  

研究人际关系角色和信息角色的时候,我们就明白罗斯福是从哪儿获取信息的。作为领导者,管理者有正式和方便的渠道去接触每一个下属。因此,如前所述,他们往往比其他组织成员更了解组织内务。

  

另外,联络者角色使他们能够接触组织外部信息,而他们的下属却缺少接触外部信息的途径。在与外部的联系中,管理者往往是与其地位相当的管理者接触,这些管理者本身居于他们组织的信息神经中枢地位。通过这种途径,管理者拥有了强大的信息库。

  

对信息的处理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我的研究,首席执行官有40%的交往时间专门用来传播信息,收到的邮件中有70%是纯粹信息性的(与诸如行为的请求不同)。管理者不会中途离开会议或挂断电话而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人际交往就是他的工作。用以下三种角色可以描述管理者的信息层面。

  

管理者为了取得信息,必须不断地观察他周围的环境,探问各种联络者和下属,接受主动上报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来自他已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前面我们曾提到过,在管理者拥有的信息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口头的形式得来的,包括闲谈、道听途说或猜测等。通过交往,管理者拥有为组织收集软性信息的天然优势。

  

管理者必须与组织成员共享和传播收集到的大部分信息。他们从外界个人联系中获取的信息,对组织内部来说可能是有用的。管理者把部分权威的信息,直接传逃给无缘知此消息的卜属,而且,如果下属之间小方便沟通,管理者有时会把信息分别传达给每一位卜属。

  

6.作为“发言人”的角色,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组织之外的人

  

组织首领为了组织的需要向群众团体发表演说,厂长建议供应商改良产品性能。另外,作为发言人的部分职责,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向能够控制组织的有影响力的人提供信息,使他们满意。尤其对于首席执行官来说,他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应付各类有影响的群体。例如要向董事和股东汇报公司财务状况,要让消费者相信该组织能够履行社会责任,等等。

  

当然,信息本身并不是终结点,信息是决策制定的基本前提。管理工作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在组织的决策系统中起主要作用。作为一种正式权力,只有管理者有权力向组织交托一个重要的`新行动方案;作为组织的信息神经中,只有管理者具备充分的、最新的、有助于组织制定战略决策的信息。

  

以下从四个方面描述管理者作为决策者角色的特点。

  

管理者追求组织的不断改进,使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监控者的角色上,管理者经常留神新的观点。一旦优秀的点子出现,作为创业者角色,管理者立即启动一个发展项目,这个项目由他本人监管或者授权给一个下属完成(有时规定最后的方案必须由其本人确定)。

  

从首席执行官这个级别而言,这些新的发展项目有两个有趣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这个项目本身不只包含单一的或是统一的一连串的决策,而是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一系列小决策和行动序列。显然,如果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首席执行官通过延长每个项目的时间,以便能够将这些项目一点一点地置于他们繁忙的、零碎的总体时间表中,也便于执行官本身能够借此逐渐领会这个问题。

  

第二个特点是,我所研究的管理者,每一个都同时管理五十几个类似的项目,有一些项目是涉及新的产品或新的程序,有些则是涉及公共关系运动、国外分公司的道德问题的解决、计算机系统的整合、各种各样的并购,等等。首席执行官似乎对自己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项目有一个清单,一些项目处于执行期,一些还出来一个,演出的每一阶段,都有新的内容奉献给观众。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者推出新的项目,放弃旧的项目。

  

管理者是变革的主动发起人,而在混乱处理者的角色上,管理者处于压力之下,被动地应对变化。这里的变化不是管理者所能控制的:工人罢工、主要客户破产、供应商不执行合同。

  

我在前面提到,我们可以时髦地把管理者比作一支乐队的指挥。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写到: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要大于各部分之和,生产力高的公司的产出要高于投入。如同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通过指挥,能把单个乐队成员的嘈杂的声音变成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但是乐队指挥是站在作曲家的肩膀上,他只是在解释作曲家的成果,而管理者既是一个作曲家又是乐队指挥。

  

实际上,每一位管理者都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有效地处理令人紧张的意外混乱。没有组织能够永远一帆风顺地、非常标准化地运行,也不能够完全事先预知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的出现,并不总是由于蹩脚的管理者忽略了某种事情而发生;优秀的管理者也常常会因为没有考虑好事情的各个环节而陷于困境。

  

管理者要负责把组织内的资源分配给具体的人。也许管理者所分配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他们自己的时间。接触管理者的途径,事实上就是接触组织神经中枢和决策者的途径。管理者也要负责设计组织结构,即组织的正式关系的格局,这决定了各种工作的分工和协调。

  

作为资源分配者,组织的一个重要的决策在被执行之前,必须经过管理者的批准。通过行使这个权力,管理者才能确保所有决策的连贯性——所有的决策都必须经过他的大脑。如果放弃这个权力,就会导致决策的不连贯性和战略的间断性。

  

我在研究中发现,首席执行官要面对常人难以置信的复杂选择。他们必须考虑每一决策对其他决策和组织战略的影响;必须确保决策能够被那些对组织有影响的人所接受;必须确保组织资源不能过度分散;必须了解成本和收益及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还必须考虑时间问题。

  

在批准一方案时,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同时存在。同时,尽管匆忙的批准会造成问题考虑不周,过快的否定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因为下属也许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提出这个令他得意的项目方案,但是延误批准则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在批准项目提案这个问题上,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选人而非选择议案。也就是说,管理者批准那些由自己信任的下属提出的方案。但是显然,管理者不能总是使用这种方法。

  

对各个级别的管理工作的研究表明,管理者有相当时间被用于谈判:球队老板与超级球星签订合同;公司总裁率领公司代表团就新的罢工问题进行谈判;厂长与工人代表谈判,解决工人的不满。如同伦纳德.R.塞尔斯所说,谈判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的“生存之道”。

  

谈判是管理者的职责,是日常事务,是不能避免的。谈判是管理者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只有管理者才有权“实时”分配组织资源,并拥有谈判所需的重要信息。

  

三、成功的管理者案例

曾经对比尔·盖茨极度崇拜,也曾希望能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里工作,但比尔·盖茨何以成功?世界500强又强在何处?自己却是无从知晓。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管理之道,欢迎阅读!

  

比尔·盖茨(Bill Gates,亦称:威廉·亨利·比尔·盖茨三世,1955年10月28日—),是美国著名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

  

1975年,盖茨和童年伙伴保罗·艾伦创建微软公司,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31岁成为世界首富,曾连续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2008年6月27日告别微软,之后致力于慈善事业。2014年2月,以4100亿元人民币成为2014胡润全球富豪榜首富。

  

2015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凭借76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22年高居榜首。同年11月,2015年度福布斯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第6位。

  

比尔·盖茨成功的管理之道:

  

第1条准则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抱有极大的兴趣 1.对公司的产品具有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2.始终表现你对公司及产品的兴趣和热爱 3.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4.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要不断自我更新.

  

第2条准则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 1.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 2.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着想 3.最完善的服务才有最完美的结果.

  

第3条准则乐于思考,让产品更贴近客户 1.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2.思考如何让产品更贴近客户.

  

第4条准则与公司制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 1.跟随公司的目标,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2.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3.奖金和薪水不是惟一的工作动力 4.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 5.帮助老板成功,你才能成功.

  

第5条准则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1.对周围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洞察力 2.吃老本是最可怕的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5.做勇于创新的新型员工.

  

第6条准则灵活地利用那些有利于你发展的机会 1.机会从来不会缺乏 2.用行动创造机遇 3.敢于冒险,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4.珍惜和利用公司提供的不同工作机会 5.抓住每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第7条准则学习经营管理之道,关注企业发展 1.好员工应该学习和懂得经营管理之道 2.认定工作的价值,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 3.树立主人翁意识,处处为公司着想 4.视自己为老板,把公司当做是自己开的.

  

第8条准则密切关注和分析公司的竞争对手 1.时刻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 2.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敢于竞争 3.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才能战胜对手 4.学习竞争对手,避免重犯对手所犯的错误.

  

第9条准则有效利用时间,用大脑去工作 1.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产妥善解决问题 2.有了好的想法就立即去做 3.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准时做事 4.从时间手中赢得机会 5.及时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10条准则员工必须具备的美德 1.忠诚 2.诚实 3.守信 4.勤奋 5.节俭 6.热情 7.敬业 8.责任心.


复制成功